佛教東傳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,在中國融合了
「儒」、「道」的思想而形成了「儒釋道」的中國
獨特的傳統文化。
雖然,在中國拿香拜佛的人多,但那些善男信
女去寺廟燒香拜佛,對佛菩薩似乎都有所求:有的
是祈求能消災延壽,而有的是求佛菩薩增福添財,
也有人祈禱事業順利、學業進步,能保闔家安康、
年年如意、歲歲平安。舉凡那些到廟裡燒香拜佛的
善信男女,都是心有所求,而對佛教真正教化世人
的意義知道的卻是寥寥無幾,實在令人唏噓!
佛教,不是宗教,而是「佛」陀的「教」育,其
闡述的道理就是「因果」報應,與「緣生」法;也
就是說,宇宙人生一切的現象都是「因緣」生法。
任何人事物現相的發生都必須因緣具足才會產生,
所謂「單因不生,獨緣不具」。如果其中缺少了一
個因素,則這種現相就不會存在。例如,一個茶杯的形成,必須有陶土、陶藝工人、窯場、顏料,及
製造的種種過程,與商人的買賣等等,這隻茶杯才
會出現在我們的手中。若其中少了一個環節,就不
會有手中的茶杯。所以說,因緣必須具足才行。
世間種種善惡情形的發生也都是因果的現象,
而這種現象是一種「自作自受」的結果,所謂「種
善因得善果,造惡因受惡報;因果報應,如影隨
形,絲毫不爽」。所以古德說:「要得什麼果,就
得怎麼栽」。一切都要靠自己,不能靠人。如果,
我們能明白這層道理,而能依教奉行,這才是真正
的「信」佛,才得蒙佛菩薩的護佑與加持。不是說
拿著香,在佛前供養一些香花水果,或念念佛、誦
誦經,就能蒙佛垂佑、庇護,那是不明佛法的義
理,而是屬於盲信、迷信的一群。
俗話說:「天助自助者」。學佛的目的是要我
們世人能夠明理,明理後才能心安理得。那麼,當
觸目遇境時,才能隨遇而安,自在無惱。古人說:
「福禍無門,唯人自召」,一切善惡的果報,皆由「自心」而感。所以說:「求人不如求己」。「因
果律」與「緣生法」,才是佛教的真實教化。
一般來說,有人對「宗教」的意義不了解,以
為宗教就是迷信。尤其談到佛教,就更不以為然;
認為佛教拿香拜佛就是崇拜偶像。豈知,那完全是
一種錯誤的知見。「宗教」,「宗」指的是我們現
前的這一念心;「教」是教化、教育;宗教就是
「心」的教育,也就是要我們從心上去反省、檢
討,而加以淨化,進而提升自己達到無憂無惱、自
在無礙的境界,使得心靈能夠解脫。所以,佛法教
人時時刻刻要能「返觀覺照」,一切的行為從自身
作起,所謂「行有不得,反求諸己」。燒香拜佛的
目的,是藉著外在的有形之相,要我們能夠持戒、
修定,學佛的行儀,能常隨佛學,學佛的清淨、慈
悲、平等與覺悟的心。這才是燒香拜佛的真實意
義。所以古德說:「佛法無人說,雖智莫能解」。
因為佛法寓教於藝術,必須用心去體會,才能真正
得到佛法的利益。